加快构建兼具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湖南工业经济激荡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3日       来源:湖南日报      阅读:37次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今年来,湖南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工业经济总体企稳回升。

  数据显示,1至10月,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月份,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全省实有经营主体696.35万户、增长10.6%;在库“四上”企业增长4.6%。

  科技创新“含金量”带来发展“含新量”

  今年10月,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7.6米主轴承在长沙下线。这是迄今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这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及产业化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国产盾构机有了全系列的“中国心”。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今年我省将更多优势资源倾向先进制造业卡点堵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造出多个全国、世界之“最”。如国内首台、全球最大规格剪切型GN700密炼机成功下线,华菱涟钢和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公司生产的冷轧、热轧中薄规格高强钢板强度世界第一。

  据了解,当前48个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已完成攻关投入15.5亿元,占总攻关投入的28%;累计突破关键技术109项,在工程机械电动化技术、高速列车控制与诊断技术、国产高性能DSP内核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均取得重大突破。据了解,今年23个攻关项目预计在三年内投入38亿元,争取实现更多技术突破。

  立足高水平自立自强,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全覆盖,“湖南制造”向“湖南创造”阔步迈进。目前全省有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占比达51.59%,全国排名第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组网聚力,截至9月底,全省新增“六有”(有人员、有投入、有设备、有项目、有场地、有制度)研发机构986家。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8%,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8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12.6%,比上半年再提高。

  “数实融合”趋势加快,制造业面貌一新

  “无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让工业设备“连得上”、让生产流程“看得清”、让质量管理“控得精”,这样的智造场景在三湘大地俯拾皆是。

  今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智赋万企”行动,以建设智能工位、智能制造产线(车间)、智能制造企业为着力点,让千行百业“数字化”武装,让万企千态“智能化”前行。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湖南大动作频频。2023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计划、第三批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2023年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和“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陆续发布,鼓励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围绕转型痛点、瓶颈,分行业、分阶段、分场景设计“工具箱”,同时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场景,推动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转型。

  截至10月底,湖南新推动逾9.56万家企业上云,9742家企业上平台,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省累计推动58.32万家企业上云、3.36万家企业上平台。新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13家、优秀场景25家,新建智能制造企业724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1104条、智能工位7381个。

  布局新赛道,锻造新优势

  10月20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壮大以数字产业、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以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

  今年来,湖南进一步挖掘自身优势,紧锣密鼓布局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锻造竞争新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好消息频频传来。在长沙,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建设项目在长沙经开区开工,预计明年6月将建成广汽集团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工厂,项目首期年产能可达20万辆;在湘潭,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加速收官,第一批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将于今年底从这里下线,形成15万辆年产能。

  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湖南共生产新能源汽车60万辆,同比增长92%,占全国同期总产量的9.5%,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两旺。

  眼下,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永杉锂业项目建设现场,吊机林立,机械轰鸣,正开足马力赶工期。该项目是湖南第一个锂盐项目,填补了湖南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原料端空白,建成后合计年产能达6万吨,可实现产值150亿元、税收4亿元以上,将有力提升湖南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竞争力。

  在新型储能风口下,湖南抢抓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湖南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264万千瓦/527万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二。2022年全国十大储能城市中,长沙市荣登榜首。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将把握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坚持“链主、链长、链生态”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兼具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