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如何发展成新兴支柱产业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4日       来源:      阅读:252次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现代旅游的新型消费业态,为农林牧渔等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十二五”以来,全国休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各类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达到9亿人次,营业收入2700亿元;2015年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


  近几年休闲农业两个指标平均增速都有15%以上之高,预计“十三五”期间增速还将加快。


  但是,目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相适应,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需提档升级。


  那么,该如何发展休闲农业,让其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呢?


  近日,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提升休闲农业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做活“农”字文章


  目前,市场熟悉的休闲农业类型主要集中于农家乐、农家院、农庭农场、采摘园、垂钓园等小家小户模式。


  有业内人士表示,休闲农业要向支柱型产业扩展,产品供应类型必然要丰富升级。


  专家认为,发展休闲农业,必须依托“农”,做活“农”。


  《指导意见》对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多项意见:


  ——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布局,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发展格局。要挖掘农业文明,注重参与体验,突出文化特色,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水族观赏、休闲垂钓、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点(村、园),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


  有分析称,发现休闲农业,必须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突出“乡土”味,留住“乡愁”,如此,才能保留休闲农业的“农”味。


  ——鼓励各地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促进休闲农业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支持农民发展农(林、牧、渔)家乐,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合作社,鼓励发展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村;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保护,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村庄和宜游宜养的森林景区。鼓励各地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教育农园、摄影基地、特色小镇、渔人码头、运动垂钓示范基地等,提高产业融合的综合效益。


  专家表示,丰富休闲农业产品业态,同时注重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如此,才能将休闲农业做出特色,将休闲农业做大做强。


  ——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


  专家表示,休闲农业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近年来,休闲农业渐渐成为了民间资本投资的“香饽饽”。为此,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休闲农业。


  ——弘扬优秀农耕文化。要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大力推进优秀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加强大中小学生的国情乡情教育,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社会实践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支持发展妇女手工艺特色产业项目。


  ——不断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注重农村文化资源挖掘,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发展主客共享的美丽休闲乡村,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


  有分析指出,从上述政策可以看出,农耕文化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将是休闲农业的重要发展内容。


  中央对农耕文化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强调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农业部官员表示,从今年农业部委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对发掘保护工作的评估结果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发掘工作在增强遗产地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传承农耕文明和弘扬农耕文化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该官员强调,未来工作中,将不断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和社会功能,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探索开拓动态传承的途径、方法,努力实现文化、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逐步形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机制。


  基础设施硬件要跟上


  专家指出,休闲农业要大力发展,方便和吸引游客,必须要对现有乡村基础设施进行改善。


  《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着力改善开展休闲农业村庄的道路、供水设施、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餐饮住宿的洗涤消毒设施、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基地的种养条件,实现特色农业加速发展、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同时,鼓励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有业内人士提醒,休闲农业立足于农村,减少污染并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为此,应该加大政策与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大力吸引民间投资,完善休闲农业相关基础设施,让休闲农业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


  休闲农业有望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农业部官员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休闲农业仍有旺盛的需求,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达33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专家建议,要让休闲农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共同推动休闲农业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专家表示,总的来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将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推进全域化旅游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编辑:谢海燕)